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暨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2016草原生物技术高端论坛
为实施“双一流”建设目标,促进我校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经与领域内相关专家交流后,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暨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定于在8月2-5号举办“2016草原生物技术高端论坛”。本次论坛均为特邀专家报告,共邀请到国内外领域内顶级专家20余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获得者7位、万人计划入选者6位。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动物学生物技术领域内最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为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带来一场高规格的科研学术盛宴,欢迎各位老师同学踊跃参加。
一、时间和地点:
大会主题:大数据时代的生物技术前沿进展
时间:2016年8月2日-5日(2日报到,3-4号为论坛报告,5号离会)
地点: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南校区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二楼222室
二、主办单位: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三、会务组人员员及联系方式:
左永春:电话15847122368、Email: yongchunzuo@163.com
郑重:电话18548165990、Email: zheng-zhong@live.cn
2016年7月12日
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附录1
8月2日全天 |
08:00-20:00 |
注册 |
会务组 |
8月3日上午: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
时间 |
报告专家 |
主持人 |
08:30-08:45 |
开幕式及校领导讲话 |
连正兴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
08:45-09:00 |
全体代表合影 |
09:00-09:35 |
报告人: 周琪 院士(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 待定 |
09:35-10:10 |
报告人: 高绍荣 教授(同济大学) 题 目: 待定 |
10:10-10:45 |
报告人: 李劲松 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 题 目: 当干细胞遇上CRISPR-Cas9 |
10:45-11:20 |
报告人: 季维智 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题 目: 待定 |
11:20-11:55 |
报告人: 赖良学 研究员(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题 目: 基于工程工具猪的建立及应用 |
8月3日下午: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
时间 |
报告专家 |
主持人 |
14:00-14:35 |
报告人:胡宝洋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 Stem cell research for translation |
曹贵方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 |
14:35-15:05 |
报告人: 李伟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 Study of genomic imprinting-based mouse growth control using haploid stem cells |
15:05-15:40 |
报告人: 高飞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The regulation of germ cell meiosis initiation |
15:40-16:15 |
报告人:王红梅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被遗忘的查克拉 |
16:15-16:50 |
报告人:焦建伟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 转分化神经细胞的获得及应用 |
16:50-17:25 |
报告人:赵同标 研究员 (中科院动物所) 题 目: 待定 |
8月4日上午: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
时间 |
报告专家 |
主持人 |
8:30-9:05 |
报告人:Kirk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SA) 题 目:Genetic screening techniques to discover drivers of liver repopulation and carcinogenesis |
李光鹏教授 (beat365在线体育唯一正版) |
9:05-9:40 |
报告人:李子义 教授 (吉林大学) 题 目: |
9:40-10:15 |
报告人:刘忠华 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 题 目:LincRNA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 |
10:15-10:50 |
报告人:惠利健 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 题 目:待定 |
10:50-11:25 |
报告人:王韫芳 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9所) 题 目:横向流动免疫检测技术在实验动物和畜牧业中的应用 |
11:25-11:30 |
闭幕式 |
李光鹏 |
附录2
特邀专家简介
周 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细胞重编程机制和命运调控、干细胞多能性获得与维持等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推动干细胞的转化应用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已在 Cell、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Stem Cell、PNAS与JBC 等刊物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申请、获得重编程及干细胞技术发明专利9项。成果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医学十大突破,本人及3项成果先后分别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两院院士评选的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genOway国际转基因技术奖等多项奖励。
高绍荣: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研究领域: 干细胞与体细胞重编程。主要利用体细胞核移植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从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体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与干细胞研究。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实验室在2009年分别独立报道了iPS小鼠的研究成果,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iPS细胞的真正多能性,被美国TIMES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最近的研究证明DNA羟甲基化酶Tet1可以有效替代Oct4将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并进一步阐释了其分子机制,而所形成的T-iPS细胞可以经四倍体补偿产生iPS小鼠并且没有肿瘤的发生。已经在包括Science, Nature Genetics, Cell Stem Cell, PNAS, Human Molecolar Genetics, Stem Cel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季维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灵长类专业委员会和保护圈繁殖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生殖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成员及<<动物学研究>>、<<兽类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编委等职。季维智同志多年来从事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较强的事业心。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首次发现了猕猴体内促性腺激素和孕硐的昼夜分泌节律等新现象,证明并提出了体内阿片类系统参与这种调节的新观点。提出了猕猴受精卵的分化可能与FSH有关,所建立的猕猴半透明带分析系统(HZA)为深入研究顶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同时建立和改进了一些生殖工程技术,并注意把这些新技术应用于保护生物学和家畜的品种改良;研究中特别注意微观和宏观的有机结合,利用生殖生物学工程新技术首次将我国特有珍稀动物藏猕猴的精液冻存成功;并推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和中、美灵长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沟通和建立了与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联系,争取到国际有关组织的大额经费支持。现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
赖良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奖获得者。长期开展人和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转基因动物的建立、动物克隆及人类治疗性克隆等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PNAS、Human Molecular Genetics、Cell Research和Plos One等SCI杂志发表论文1000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达到5000多次,单篇文章被用达1000余次。成功建立了30余种在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的转基因克隆猪。在美国任职期间,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头基因敲除半乳糖苷转移酶克隆猪,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的关键一步,并定为美国NIH的NCRR基金2002年的唯一的标志性进展,因此获2002年度世界最新医学技术大奖。美国《发现》杂志评出的2002年世界100大科技新闻中基因敲除克隆猪排名第36。2006年获得转基因鱼油克隆猪,再次被美国《发现》杂志评为世界100大科技新闻。转基因猪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被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
李劲松: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入选“2013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体细胞重编程与胚胎发育相关研究。1993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7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8月起任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研究组长。率领团队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人造精子”),证明其能代替精子使卵母细胞受精产生健康小鼠(即“半克隆技术”),并利用“人造精子”携带CRIPSR-Cas9文库实现了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证明CRISPR-Cas9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2011年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Nature, Cell Stem Cell, Cel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50余篇研究论文 。荣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细胞生物学会“普洛麦格研究创新奖”和“杰出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惠利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1997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2008在奥地利维也纳Institute of Molecular Pathology (IMP)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研究所研究员以肝脏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着力于细胞命运维持与转分化、癌化等机理研究,以图揭示细胞命运转变的调控机理,从而阐明维持细胞稳定类型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并希望能为肝癌和终末期肝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截至目前已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等SCI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
刘忠华:东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入选者,发育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十三五”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猪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45篇,其中SCI论文75篇。完成国内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猪和国内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成果入选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科研成果。
王红梅: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理学研究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增殖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健康研究所从事卵巢卵泡发育和闭锁机理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通过利用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侵润/迁移和合体化、小鼠胎盘特异敲低或敲除等模型结合蛋白质组学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方法,研究胎盘早期发育和滋养层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和子痫前期)的发病机理;(2)运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卵泡和原代颗粒细胞培养等模型,研究卵泡发育的分子机理及卵巢早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二级课题、中加双边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曾获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目前担任PLoS ONE,Biol Reprod期刊编委,在Trends Genet,J Clin Endocrinol Metab, Cell Death & Disease, J Biol Chem, Mol Endocrinol和Biol Reprod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50余篇。
高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研究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200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肿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入选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百人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性腺早期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调控。迄今为止在 Plos Genetics,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JCI、PNAS、Development、MCB , BMC Biology, Biology of Reprodution等杂志共发表论文30余篇。
焦建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干细胞与神经生物学组长,2002年在北京大学beat365官方网站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到2007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被提升为Instructor。2009年到2011年在中科院神经所任研究员。2011年8月加入中科院动物所,任研究员,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研究组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micoRNA或表观遗传分子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神经干细胞的重编程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J Neurosci, Stem Cells,EMBO J, EMBO R等杂志共计20余篇。201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胡宝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组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理事。2004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任该校助理科学家(Assistant Scientist),2011年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围绕干细胞研究及医学转化,重点研究神经分化的机制、人脑发育的特点、干细胞及转分化来源功能细胞的系统化评估等科学问题。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学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战略先导专项等课题。建立了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至特定细胞的系统,指导人胚干细胞、iP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系统的多种神经和胶质细胞,并发现人胚干细胞和iPS细胞神经分化的特点。研究成果发表于 Cell Stem Cell, PNAS, Cell Research, Development 等期刊,获美国专利2项。这些成果在解答生命科学基础问题的同时,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细胞周期调控研究组组长。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干细胞和基因组稳定性研究,在干细胞的建立和应用,以及动物基因工程方面取得多项进展,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Cell, Nature Biotechnology等刊物,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首批“卓越青年科学家”;曾获“日本实验动物学会国际奖”、“中国干细胞学会青年研究员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盖茨基金会–青年科学家”等奖励;获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支持。
赵同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免疫学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导。2004年毕业于中科院西高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免疫学研究,2006年获该所副研究员任职资格;2007年至2010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从事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2010年任该校Assistant Specialist III;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组建干细胞与免疫学实验室。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及人颗粒酶K介导的靶细胞杀伤研究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新的基于episomal载体的非整合重编程技术,成功诱导产生小鼠和人的非整合iPS细胞;首次发现了小鼠iPS细胞分化的自体同源组织具有免疫原性;阐明了人颗粒酶K介导的靶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在Nature、Proc Natl Acad Sci USA、Cell Death Differ、J Immunol、J Biol Chem、Trends Cell Biol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其中iPS免疫原性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震动,该成果对于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提示干细胞技术的临床开发要充分考虑移植的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诱导问题。
李子义: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动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基础兽医学科带头人,其先后于国内一级期刊,如《实验生物学报》,《解剖学报,《科学通报》,《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以及国际著名生物学期刊,如《生殖生物学》(Biology of Reproduction) ,《分子生殖与发育》 (Molecular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生殖》(Reproduction),《克隆》(Cloning),《动物繁殖》(Theriogenology ) ,《实验动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生殖生物学与内分泌》(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 ) 等发表论文近 70 篇,其中英文22篇,SCI 收录19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承担研究课题9项(其中美国NIH 课题1项,CF基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 项,吉林大学引进优秀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课题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三,四等奖6项。现为美国生殖研究学会(SSR) 和国际胚胎移植学会(IETS) 会员。2004 年其承担的NIH 研究课题—— 应用胚胎克隆技术生产具有肺纤维化囊肿的雪貂动物模型,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两只应用成年雪貂体细胞为细胞核供体的克隆雪貂,使其从事的雪貂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论文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 2006,293:439-448)